猶記得那是2005年12月24日一個難忘的雪夜,我們系20多位同學在支部書記陳琛老師的召集下,聚集在黃岡師范學院老校區教學樓A樓103一個簡陋的教室里召開支部會議,我們在黨旗下莊嚴地舉起右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時光飛逝,現在我已經成長為一個有十六年黨齡的老黨員了,愛黨之心一如既往炙熱,初心誓言仍在腦海中時時回旋,我時刻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而自豪著。
夢想的萌芽
1982年10月4日我出生在大別山南麓的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一個山腳下,小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就是聽著父輩們講著革命老區故事長大的,從“勝利鎮”鎮名的由來,到“屯兵堡”的故事,無不讓我們為之著迷。那時候,剛從部隊轉業回來的大伯在鎮上的小學當語文老師,他非常愛國,寫得一手漂亮的方塊字,二胡也拉得極其好聽,每次聽他給我們講在部隊的難忘經歷,聽著他們保家衛國的故事,都是我們這些剛上小學的“小蘿卜頭們”最興奮美好的時刻;每次大伯講他和戰友們的故事,眼神里都是滿滿的自豪感,我們也聽得意猶未盡。不知不覺地,大伯就成為了我心目中的偶像,軍人這一神圣的職業在我幼小的心中默默地生根發芽,靜靜地長成了牽掛,它時刻提醒著我,長大后也要成為像大伯一樣的人,用自己的奮斗和努力去熱愛我們黨,愛我們的祖國媽媽。
夢想的成長
我的初中和高中都在鎮上勝利中學的初、高中部度過的,記得那時我們的奮斗口號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第一個“勝利”指的是家鄉,第二個“勝利”自然是普通意義上的“成功”之義。十六、七歲的我們為了夢想,每天“起早貪黑”,猶記得秋季學期的早上五、六點,天還蒙蒙亮,小鎮的街道還在沉睡中,我們三五成群結伴去學校上早自習的場景;猶記得高三時,每天三節晚自習后回家繼續刷題到十二點的場景;猶記得一向不善言辭的父親說我是全家最辛苦的人時內心的那份感動。那時的我們,每天在語、數、外、物、化、生之間來回切換而不覺疲憊。偌大的教室,擠滿了八十多張青春洋溢的臉龐,一雙雙渴求的眼睛望向那不足五平米的黑板,為了最初的夢想,我們甘之如飴。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錘煉,我才得以從山溝溝走向大學,進了心儀的師范院校,成為了一名像大伯一樣的共產黨員。再后來我繼續讀了研究生,離我建設祖國回報祖國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夢想的收獲
現在,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最初的夢想,能夠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從事著我無比熱愛的教育事業,雖然沒能踏上三尺講臺,沒能面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但是在平凡的班主任工作中:引導好學生做好學業生涯規劃,定下短期和長遠的人生目標,早早通過英語四六級,考上心儀學校的研究生,或進入理想的工作崗位;在我普通的科研管理本職工作上:服務好我們的老師,讓他們少跑路,及時地向他們推送相匹配的項目和科研信息等,于這些點滴處、細微處,為學校為社會奉獻出屬于我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心中的那份對祖國對黨的牽掛也越來越觸手可及,我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一名黨員,一定要戒驕戒躁,腳踏實地。雖然我離最初的目標還有一些差距,可我一直對自己說:夢想一直都在,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閑暇時,每每憶起那個難忘的入黨之夜,回想起那高舉的右手和錚錚的入黨誓詞,我的內心總能涌動著無比的幸福與溫暖,黨,給予我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