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
曾經的我很簡單,只知傳承祖訓,恪守本分、教書育人。直至200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了中國致公黨,才發覺人生可以更有意義。中國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和海內外親友為主要成員的、關注民族獨立和祖國富強的、堅持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重要參政黨。當時,鎮江全市的致公黨員一共才一百余名,大家感情很好,議事團結協作、為人誠懇質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正巧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是致公黨鎮江市委開展的扶貧創新活動,為農民置辦電腦、培訓上網知識,推廣農產品銷路(即授人以漁的“致福工程”)。第二件是致公黨鎮江市的黨員們紛紛自發為一名普通黨員的重癥女兒捐款,后來,聽到消息的其他城市的黨員們也慷慨解囊,這些真正打動了我。
成長
致公黨為我的成長提供了更大的舞臺。致公黨鎮江市委的領導安排我去學習培訓,帶領我外出調研,認識了更多的人,見識了更多的事,思考也越發深入。我執筆的信息屢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甚至被中央領導采納。自己也榮獲了“江蘇省參政議政工作先進個人”等各類榮譽。以筆為戎、揮斥方遒,這正是一介書生的莫大榮耀。學校黨委聘任我為學校特邀監察員,參與學校的民主監督工作。本職工作上,我順利評上了副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風雨
一場悄無聲息的重病徐徐襲來,我卻一無所知。看著診斷報告,腦海里環繞著“以后重體力、腦力勞動都不能干了,也別接觸化學試劑”的醫囑,我渾身無力、失魂落魄。在家休養的近一年的時間里,我無比頹喪,反復自問:“我才三十出頭,以后還能做些什么事情呢?”妻子安慰道:“致公黨的理念是致力為公,你可以想想為他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呀。事情雖小、只要有益于他人,人生就有意義。”猛然醒悟后,我走進了小學做義工,參加致公黨為留守兒童組織的義賣活動,參加致公黨組織的慰問、捐款活動和僑界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活動。在支部主委的鼓勵下,我又重新拾起了筆。在學校里,得到了領導們的關心和支持,我辭去了需要接觸化學試劑的實驗課程,轉而擔任了班主任和兼職輔導員。每當我的學生不經意間流露出對我的信任和感謝時,每當受助者對我流露出純真感激的笑容時,我心里總默默地回應:“也謝謝你們,你們的微笑也是對我最大的鼓舞!”
不息
轉眼間,十六載匆匆滑過,歲月已然在我和妻子的臉龐、心底留下了痕跡和滄桑,但我們的情懷始終未變。我對“致力為公”始終不渝,她對“為人民服務”鍥而不舍。近年來,我擔任了鎮江市京口區政協委員,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也有了更大的責任擔當。在此即將“知天命”之際,我們更少考慮個人得失、更少被外界紛擾困惑,不忘初心,我們的步伐更穩健、更從容。天行健,我們當自強不息,攜手共進,報效祖國,共圓中國夢。
【人物簡介】劉冠卉,致公黨黨員,雷競技ray官網糧食學院副教授,鎮江市京口區政協委員,曾多次獲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發表論文二十余篇,授權專利五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