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簡介:楊文山,1963 年 3 月出生,浙江余姚人,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1985年畢業于鎮江船舶學院(雷競技ray官網前身)計算機系。1985 年 9 月至 1993 年 12 月,任職于浙江省地震局,從事地震系統內的計算機教學和軟件開發工作。1993 年 12 月下海,先后在杭州新利電子有限公司、深圳新利電子有限公司、杭州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過諸多職務。2006 年 10 月加入格爾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后擔任公司董事、總經理。曾被評為“中國網絡安全與信息產業金智獎杰出人物”、“上海市軟件行業杰出人物”、“上海市明星軟件企業優秀企業家”。
楊文山校友是一位兼具智慧和魅力的儒商,天生具有浙商敢闖敢拼的精神。1985年從鎮江船舶學院畢業后入職浙江省地震局,后投入改革開放浪潮,從機關單位辭職下海,一路披荊斬棘,艱苦奮斗,直至格爾軟件公司壯大上市。
男兒立志出鄉關
回首過往,感慨萬千。楊文山出生在浙江寧波余姚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種過田,割過草,吃過糠團,他立志要改變命運,改變家庭,造福社會。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數以萬計的人迎來了命運的春天。但80年代高考的“獨木橋”異常激烈,楊文山校友有幸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大學生活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對您后來有什么影響?”記者問道。
楊文山深情回憶道:“我從小愛好數理化,動手能力比較強。1981年考入了江科大前身鎮江船舶學院計算機系。當時的我,雖然學習很努力,但總覺得成績不夠好,加上家境條件困難,整個人顯得比較自卑。大二時候父親生病,為了給父親治病,家庭負債累累,溫飽都成為問題。父親病危之際,老師和同學們慷慨解囊給我募捐,有5毛的,有1塊的……共32.5元,讓我人生第一次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和組織的力量!這激發了我奮發讀書,努力工作,將來一定要回報母校、回報家鄉、回報社會。”
在雷競技ray官網四年大學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至今母校的一草一木、師長同窗都是如此親切熟悉,成為永遠的青春回憶。
開拓進取勇挑戰
大學畢業后,楊文山被分配到浙江省地震局,一待就是八年,直至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他決定停薪留職,挑戰自我,沖入了創業的浪潮,十余年摸爬滾打,和團隊一起先后打造了兩家主板上市公司。
楊文山校友說:“我身上有著寧波人的開拓精神,給我一條縫,闖出一條路,給我一條路,闖出一片天。我就是憑著一股勇于追夢的勇氣,辭去了地震局的工作,開始了創業之路”。2006年,楊文山校友從杭州來到上海,開始管理格爾公司。雖然當時公司經營陷入瓶頸,但他始終堅信格爾公司未來一定能成為上市公司,那現在應該做些什么?一家上市公司需要有持續健康穩定的主營業務,需要有規范的制度建設等等一系列的要求。所以圍繞公司這一戰略目標,在戰術層重點攻克“網絡空間中“你是誰”“你能干什么”“你干了什么”這三個問題,通過十年的努力奮斗,實現了格爾軟件2017年主板上市。
“您從‘鐵飯碗’到下海創業,是出于怎樣的考慮?”記者問道。
楊文山爽朗地笑道:“我可能天生就是一個‘愛折騰’的人。我從機關下海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是因為當年的我,和大家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年輕。年輕,可以去試錯,年輕,不怕失敗。而幸福,是靠自己奮斗爭取出來的!”因此,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楊文山就是這樣一位有堅強的信念、敢闖敢拼,勇于挑戰的企業家。
踐行“四知”守初心
除了一股闖勁,成功的企業家總是善于總結得失成敗?!盁o論做人做事,都要放平心態,無論掙錢多少,都要有充足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風有風的自由,云有云的無奈,有些東西沒辦法做對比?!币苍S正是這份灑脫,楊文山不僅制定了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合理戰略,更讓其在面臨信息安全龐大的市場時,保持了淡定和從容。
“畢業離開母校這么多年,有什么人生經驗或者生活感悟能分享給學弟學妹們嗎?”記者問道。
楊文山若有所思地說道:“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不可復制,但可以借鑒。如果說有什么生活感悟可以分享的話,我有“四知”信條守初心:知行合一、知難而進、知書達禮、知恩圖報。”第一是“知行合一”。這是500年前心學大師王陽明提出來的,立志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的一生就是“知行合一”不斷地立德、立功、立言。我們每個人一旦確定了奮斗的目標,那是終身的追求!第二是“知難而進”。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很少一帆風順。加入格爾公司,剛開始也是舉步維艱,艱難重重,靠著強大的勇氣和毅力,迎難而上,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第三是“知書達理”。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后,大家一定不要忘記“知書達理”,保持終身學習成長的習慣,做一個儒雅的人,做一個謙遜的人,成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擁有者。第四是“知恩圖報”。喝水不忘挖井人,我們取得成功的時候,不能忘記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要回報故鄉,回報學校,回報社會,個人與企業都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楊文山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在創業成功后始終不忘當年母校的培養,積極反哺母校,聯合共建“網絡空間安全聯合研究實驗室”,通過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助力學校發展建設。他那種勇于挑戰、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和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的愛校情懷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