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的故事》開欄語
從黃浦江畔到古運河邊,我們的學校堅守興船報國的初心使命,我們的前輩櫛風沐雨創業奮進,形成了以“船魂”精神為核心的共同價值追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從無到有、由弱向強的創業奮斗史,一代代江科大人始終與國家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重要節點,在雷競技ray官網奮力開啟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征程的當下,我們特別推出《江科大的故事》專欄,回顧和重溫前輩先行者心系國運、眾志成城的堅實步伐,感知和領悟后繼開拓者執著求索、創新圖強的不懈追求,從中汲取寶貴經驗和精神智慧。專欄立足學校文化傳統、校史校情,致力講好與時代同行的江科大故事,書寫風雨中堅守的精神文脈,描繪江科大的精神圖譜,激發師生校友愛國愛校情懷和不懈奮斗精神,堅定走好江科大新時代長征路的文化自信。
堅定信仰跟黨走,一心為民寫忠誠 ——上海船舶工業學校首任校長余西邁革命與奉獻的一生
余西邁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湖南長沙縣早期農民運動的先驅者和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建設卓越參與者、新中國第一所造船工業中等技術學校——上海船舶工業學校首任校長。他一生忠誠為黨、竭誠為民,把全部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一、長沙縣早期農民運動的先驅者
余西邁,原名余華協,又名余俊武(亦字雋五)。1900年4月出生于長沙縣尊陽鄉(今金井鄉)余家坳西山老屋。幼年在余家坳隱儲小學畢業,后考入長沙縣立師范學校,受徐特立熏陶。1921年進入隱儲女子職業學校工作,勇于創新改革,思想進步,經常閱讀《新青年》等刊物,接受了進步思想。1923年暑假,參加湖南省政府組織的由教育名流授課的暑假教師學習班,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1924年暑假,聽取時任中共湘區區委書記李維漢講授“帝國主義與中國”的時事報告,并與其展開討論,受益匪淺。通過與李維漢的交往,對民主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1925年1月,經李維漢介紹,余西邁加入中國共產黨。3月,李維漢創建了長沙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清泰支部,余西邁任書記。余西邁同其他黨員一起以隱儲女子職業學校教員的身份為掩護,在清泰地區開展農民運動、發展農會骨干,宣傳共產主義思想,使很多民眾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推動清泰鄉地區農民運動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勢。提出減租減息的口號,醞釀組織農民協會,開展武裝斗爭。余西邁積極發動清泰鄉農民參加修道路、埋電桿等任務,給予了北伐軍極大支持。1926年秋,余西邁被推舉為長沙縣第八區農民協會委員長。1927年春,被推舉為長沙縣農民協會委員長,掀起長沙縣廣大農村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開展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斗爭。
余西邁留影 攝于1954年上海船校
八七會議后,1927年8月18日,余西邁參加了在長沙北門外舉辦的沈家大屋會議。會議上毛澤東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討論并制定了發動秋收起義的計劃。余西邁被指定為長沙縣秋收起義的行動委員之一,積極從事組織和發動秋收起義的工作,后赴已成功潛伏在平(江)瀏(陽)清鄉支隊擔任三營營長的共產黨員葉魁部指導工作,傳達沈家大屋會議精神,先后帶領民眾搗毀了靳江河厘金局,打垮了嵩山、九峰兩個團防局,還襲擊了河西鎮團防局,組織了一支工農武裝,在長沙河西一帶活動。積極組織和參加撲城斗爭,沉重打擊了敵人,支援了井岡山的斗爭。12月1日至27日,余西邁參加湖南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和農民代表大會,聆聽了毛澤東作的《農工商學兵大聯合》的演講和大會閉幕式上作的《關于革命聯合戰線問題》的報告,深受啟發,進一步投身于工農運動,有力擊退反革命勢力的攻擊,維護工農利益,鞏固北伐后方。
馬日事變后,由于國民黨當局的白色恐怖,余西邁遭國民黨當局重金通緝追捕,遂將原名余俊武改為余西邁,被迫轉入地下斗爭,秘密開展活動,以儲備有生力量,迎接新的革命運動。
長沙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舊址紀念館:五位革命先烈銅像(從左至右:鄭家奕、楊開慧、李維漢、黃則民、余西邁)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建設的卓越參與者
1927年冬,余西邁受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彭公達指令去漢口尋找黨組織未果后,赴南京住在湖南會館,接受友人資助,后又到安徽、揚州等地謀生。由于與黨組織失去聯系,在江蘇等地輾轉流亡10多年。抗日戰爭暴發后,新四軍到了蘇北,余西邁找到黨組織。1940年10月率部投入新四軍,歷盡艱險重回革命隊伍。1940年11月至1944年5月,擔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五分校、九分校教員、教育股長和科長,貫徹抗大教育方針,面對不同教育對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教導學員,為黨培養抗日軍政干部。
1944年6月至1946年10月,在蘇中軍區司令部任參謀、教育股長、炮兵營長、華中軍區股長,期間于1944年10月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于1945年3月轉為正式黨員。1946年11月,擔任華東軍事政治大學第六大隊大隊長,為我軍成立汽車隊和坦克隊作出了貢獻。在1947年3月18日華東特種兵縱隊成立的同時,華東特種兵縱隊特科學校成立,任命余西邁為校務處長,為華東野戰軍炮兵和坦克部隊培養了眾多骨干力量。
1948年6月,上級任命已擔任山東兵團炮兵主任的余西邁總負責剛組建的山東兵團炮兵團,利用整訓時間,對團、營、連干部的組織指揮能力進行了培訓和考核,提高了各級干部對復雜情況的應變能力。參加了兗州、濟南、淮海、渡江等多次戰役,通過實踐和實戰總結與掌握了多種火炮的性能,促進了我軍大兵團作戰中炮兵技術的提高。在擔任1949年2月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司令部炮兵部主任期間,為解放杭州、舟山群島等作出了貢獻。積極向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政治部出版的政治機關報《華東前線》投稿,撰寫的《大米做干糧的幾個小辦法》和《乘船常識》等通訊分別刊登在1949年3月5日的第81期、4月11日的93期,向廣大軍民普及生產、生活小常識,動員他們參軍參戰和積極擔負戰時勤務。
新中國成立后,余西邁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炮十七團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兵團第二十軍炮兵司令部主任。1950年12月奉命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愿軍炮兵十七團團長。在朝期間,多次參加阻擊戰,帶病帶傷完成一切戰斗任務,堅決執行命令,勇敢、頑強、徹底地殲滅敵人。1952年初回國開會途中,遇到敵機轟炸,乘坐的汽車翻車身受重傷,送濟南后方醫院治療,傷愈后先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二軍炮兵室主任、炮兵司令部司令員兼軍長。
江科大學子尋訪首任上海船舶工業學校校長余西邁革命事跡
三、上海船舶工業學校首任校長
1953年4月,剛剛轉業的余西邁隨機被派赴上海籌建船舶工業學校。4月26日,報到僅兩天的他即領導籌備組工作。5月14日,余西邁擔任上海船舶工業學校和上海船舶技工學校籌備處主任,同時暫時兼任教務組組長。8月13日,又被推舉為基建委員會主任委員。8月15日,在船校成立儀式上,余西邁宣告上海船舶工業學校成立。8月17日,余西邁兼任上海船舶技工學校籌備組組長。
上海船舶工業學校舊照
在上海船舶工業學校籌建時期,余西邁帶領教職工克服重重困難,費盡心血四處奔走,尋覓老師和設備,僅用半年多時間,創建了新中國第一所造船工業中等技術學校。1954年1月9日,在上海船舶制造學校黨總支委員會第一次大會上,余西邁當選為總支書記,先后成立了黨總支辦公室和4個黨支部,同時還兼任當地5個學校聯合黨總支委員。4月28日,第一機械工業部任命余西邁擔任上海船舶制造學校校長。1956年5月,學校有1500多名男女學生,設立船體制造、船舶機械、焊接和船舶電氣裝置4個專業、1個夜校部以及政治、語文、數學、物理、體育、金屬工藝、制圖、工程力學、電工9個學科委員會,并設有有關的各實驗室與實習工坊,接收留學生13人、華僑6人。1956年5月19日,學校黨總支委員會決定于7月1日創辦半月刊的校報《上海船校》,由余西邁等負責具體領導,并擔任編輯部主要成員。
1956年11月1日,余西邁因患病在華東醫院住院治療兩個月時間,其行政領導工作由政治副校長卓萍兼任。由于反右斗爭擴大化,1958年2月5日,余西邁被錯劃為右派,撤銷其校長職務,于8月25日降職調往北京機械學院,一直在家病休中。1970年摘掉右派帽子后,離休返長沙伍家嶺居住。在十年動亂中,又受到了沖擊。病情日益加劇,患結腸癌癥,于1976年1月與世長辭,終年76歲。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1979年8月由鎮江船舶學院黨委會呈報上級批準,為其平反,撤銷原處分,恢復黨籍和原職稱。
上海船舶制造學校舊照
四、忠誠為黨和人民的奉獻精神
對黨忠誠、信仰堅定的崇高品格。余西邁早年接受馬克思主義,信仰一旦確立,便義無反顧,堅貞不渝。即使與黨組織失去聯系,他仍舊無所畏懼,堅持斗爭,積極找尋黨組織。無論是反動勢力的白色恐怖,還是革命斗爭的艱難困苦,抑或是建設時期的嚴重困難,他都“沒有半點私心雜念,愿為黨作出一切犧牲”。即使受到誤解甚至身處逆境,他始終堅持真理,顧全大局,堅守信念。一生忠誠于黨,以身許國,是他堅守終身的底色與信仰。
敢于擔當、任勞任怨的使命意識。從長沙縣發動農民運動,到投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的建設,再到奔赴朝鮮戰場奮勇殺敵,他畢生以黨和人民事業為重,從不考慮個人榮辱得失,總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于擔當盡責。為了培養新中國的造船技術人才,他響應國家號召,不顧身體傷病,毅然接受黨組織的派遣,積極籌建上海船舶工業學校。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和領域,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他身兼數職,克服校舍、師資、經費、圖書等匱乏困難,勇挑重擔,用責任和擔當踐行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使學校運行步入正軌。
實干奉獻、艱苦樸素的公仆情懷。擔任上海船舶工業學校校長期間,他千方百計解決教職工的實際困難和后顧之憂,認真傾聽學生呼聲,了解學生所思所盼,成為師生們的知心人和貼心人。在胃病發作住院期間,時刻不忘與前來探望他的同事探討工作,心系學校的發展。為了革命和建設事業,他50歲時才和范德瓊結婚,沒有子女,去世時未留下任何財產,只留下書桌上、書架上、箱子里的馬列主義著作、社會科學和古今書籍。作為上海船舶工業學校首任校長,組織上曾幾次要調他到條件更好的工作崗位上去,他都辭謝,表示要把船校建設作為終身事業。他時常告誡家人要承續優良的家風,教導家人要艱苦樸素、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為黨為人民貢獻力量。
余西邁同志一生踐行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為黨的事業奉獻出了一切。雖然他離開我們45年了,但他忠誠為黨和人民的奉獻精神和革命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鼓勵我們向前進。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作為共產黨人,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努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雷競技ray官網建設“國內一流造船大學”新篇章。
作者簡介:李英姿,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雷競技ray官網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擔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黨支部書記,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