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成人毛片在线三,成人免费图片视频,美日韩短视频无码,在线视频中文字幕蜜臀

江科大的故事 | 追憶雷競技ray官網之崢嶸歲月

作者:葛荷英 部門審稿人: 攝影: 視頻: 單位:離退辦 發布時間:2021-10-18 投稿時間: 點擊量:6106

雷競技ray官網的前期發展有三次艱苦創業的經歷:一是1953年建立新中國第一所船舶工業學校;二是1970年3月,學校從上海整體搬遷至鎮江,在艱難中堅持辦學;三是1978年12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鎮江船舶學院,學校走上高等教育的奮斗新路。

一、建立新中國第一所船舶工業學校

1.上海船舶工業學校的籌建情況

1952年上半年,新中國對教育系統進行全面的院系調整和建設。由于發展船舶工業急需技術人才,中央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管理局局長程望主持并籌劃在船舶工業集中的上海建立造船技術學校,當年11月19日,一機部下達了《船舶工業技術學校建設計劃任務書》。1953年上半年,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根據中央有關指示,在上海調整和籌建12所中專校,下達了調整計劃,其中包括“上海船舶工業學校”,指定該校由4所學校的相關專業調整組建。在籌建中,上海機電工業學校(前身為大公職業學校)的全部教職員工、設備財產以及大部分學生歸上海船校,原校不復存在。同期調入的有上海、福建等三所學校與造船專業有關的班級學生,以及少量教職員工和設備,當年又招聘了教師,招收了新生,共同建校,總計18個班級,教職工290多人,1953年9月15日在上海解放劇場舉辦了上海船舶工業學校的開學典禮。從上可知,上海船舶工業學校的誕生,是在中央和華東地區的學校院系雙重調整中,由四所學校的相關專業進行調整合并的結果。參與調整的四所學校各有長短不一的前史淵源,雷競技官網的歷史始于何時?老校友們有不同意見,其實主要是計算的標準不同,好比一棵樹,可以從地面計算樹高,也可以從樹根計算樹的總長度。樹是有根的,是計算主根,還是計算與造船專業關聯最長的根?各自有理。雷競技ray官網網站的“學校簡介”指明,學校源自1933年上海大公職業學校,1953年組建上海船舶工業學校,同時說明學校前身為“多源合流”,本人認為這是對歷史的尊重。

2.上海船校的初創和校區建設

上海船舶工業學校的校址選在黃浦江畔的浦東慶寧寺,在浦東主干道旁征用農田建校,校區兩側有小河與外界相隔,斜對面是滬東造船廠,可為學生實習提供方便,此處位置絕佳。1953年學校初建時,學校分在三處辦公和教學,其中浦東分部的學生在草棚簡房內上課,1954年初校舍初步建成,師生陸續入住。在學校初創的艱苦環境中,教師認真教學,學生勤奮學習,1954年8月,上海船舶制造學校首屆畢業生446人由國家統一分配到全國各地參加國家建設。上海船校的校區經過多年建設,共有教學大樓、實驗樓、大禮堂、宿舍、醫務所等大、小建筑48座,還有操場、泳池以及帶船臺的附屬工廠,可謂教學建筑與生活設施齊全。

3.上海船校的辦學特色

上海船校建校時最初開設的專業為3個,1955年以后穩定為6個專業,即船體制造、船舶機械、焊接、動力裝置、船舶電器裝置、船舶無線電,這些都是與船舶建造相匹配的專業。1955年,上海船校被一機部定為國防工業學校,招生優先。上級按期下達學校的招生與畢業生分配計劃,進行嚴格的計劃管理和制度管理,有規定的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課時。按照當時的國家規定,中專免學費,免費提供食宿,包分配。

上海船校在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一是招生嚴格,按國防工業學校的要求優先招生,新生質量高;二是重視基礎課程教學,學生的數學、力學基礎知識扎實;三是重視生產工藝和技術實踐,學生的專業技能較強;四是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按國防工業學校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政治品德和嚴格自律的良好作風。上海船校成為我國造船工業培養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船舶行業有很好的聲譽,歷屆畢業生大多成為船舶工業各單位的技術骨干。

上海船校在不同時段曾經使用過“上海船舶工業學校”和“上海船舶制造學校”的校名。第一機械工業部于1958年和1960年曾兩次下發文件將本校提升為“上海造船專科學校”,后因國家教育計劃調整,只培養了少量大專學生。此外,上海船校曾為越南和朝鮮培養過留學生。

上海船校舊址

二、在困境中建設鎮江船舶工業學校

1.學校整體搬遷鎮江

1970年2月17日,六機部軍管會主任劉世雄召集雷競技官網革委會主任禹文濤、工宣隊負責人以及其他兩個部屬單位的領導人到北京開會,會上提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后勤部鎮江汽車修理學校(番號252部隊)已撤銷,該校址由六機部接管。在這次會上明確:“252部隊的鎮江校址由六機部的三個單位使用,以船校為主”“上海船校全部遷往鎮江,原上海船校的校址交給上海工交組分配給有關單位使用,三月底搬完。有關搬遷之事由學校自己解決。”在這次會上,劉世雄沒有說明上海船校為什么要搬離上海,只是說,1969年12月六機部軍管會向中央軍委遞交了鎮江校址安排的報告,軍委辦事組邱會作、李作鵬,國務院負責人李先念同意的。(注: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六機部教育局等主管部門的干部尚未恢復正常工作,工作由軍管會掌管。)

革委會主任禹文濤回上海后召集學校革委會進行傳達,引起強烈反應,全校群眾議論紛紛,反對搬遷鎮江。1970年3月7日,本校革委會向六機部軍管會發文請示,主要有五大問題:①造船學校遷到沒有船舶工業的鎮江,是否要調整專業方向?②學校原有的造船車間人員設備是否原地處置?③搬遷后全體教職工的工資地區差問題;④學校搬遷的家庭分居問題;⑤搬遷后的領導關系、教學與工廠生產配套問題。鑒于學校正在籌備黨的核心組,領導班子尚未解決,還有部分學生未分配,學校搬遷有諸多拆運困難,因此請求延長搬遷時限。

1970年3月9日,六機部軍管會(70)115號文下達了《關于上海船舶工業學校遷往江蘇鎮江的通知》,明確“你校教職工和各種設備、家具全部遷往鎮江。原有校址和房屋、建筑物全部交給上海市革委會工交組使用。”“關于你校今后的方向、任務,以及規模和專業設置等,待調查研究后再逐步明確。”此文下達后,革委會主任、駐校的工宣隊召開聯席會議動員布置搬遷工作,提出:“遷校是無產階級司令部的命令”“遷校是備戰”“有問題,邊請示、邊搬遷”。當時學校領導和中層干部沒有恢復工作,只能“靠邊站”,外來的駐校工宣隊、軍宣隊一百多人全體出動,組織人員進行圖書、設備、家具等包裝搬運,有的用船運,有的通過鐵路托運,搬遷加速進行。

鎮江船舶工業學校大門

2.克服困難辦學

上海船校搬遷鎮江的新校址是部隊營房,當時沒有二層以上的建筑,需要重新布局建設。遷校時的543名教職工只有31對雙職工,學校的大多數人“上有老,下有小”,有家庭分居困難,人心思走。遷校初期,多種矛盾和困難糾結,學校有“散架”的危險。

1970年6月,上海黨組織批準雷競技官網成立以劉東明為負責人的黨的核心小組,本校領導干部開始恢復正常工作。1971年12月,雷競技官網正式更名為“鎮江船舶工業學校”(以下簡稱“鎮江船校”)。在學校黨組織的領導下,干部和黨員進行了多場大討論,統一了思想,大家決心克服困難,振奮精神,保住學校,在鎮江把船校辦下去。為了穩定學校,主要開展以下工作:①明確領導關系。通過六機部協調,鎮江船校直屬鎮江地委領導;②分批解決教職工分居困難,穩定教職工隊伍;③教職工的工資地區差,經向六機部反映得到承諾,暫維持原狀;④抓緊進行教學準備工作;⑤進行“校廠掛鉤”,學校與船廠建立聯系;⑥積極組織生產,先在學校草地上分段制造船體,然后拉到附近船廠的船臺合攏下水,同時籌備在長江邊的象山腳下建船臺和船廠。

1971年初,六機部教育局的干部來鎮江進行調查研究,決定保留原上海船校的6個專業,在鎮江繼續辦學。從1972年開始,六機部每年下達招生計劃,鎮江船舶學校面向全國招收學生,在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學校步入穩定的教學軌道,繼續為船舶工業輸送人才。與此同時,在鎮江建立六機部干部輪訓基地,學校每年為六機部舉辦廠長培訓班以及財務、物資、統計等各類干部培訓,這項工作為以后學校發展管理專業和成人教育奠定了基礎。1977年12月26日,雷競技官網附屬潤州船廠的千噸油輪“魯煙油2號”在長江邊下水,這是江蘇首條千噸級油輪。據附屬工廠負責人統計,上海船校和鎮江船校在1958年至1979年共計修理和建造大小船舶70艘。

上述情況表明,鎮江船舶學校已具有相當的教學和生產實力。船校從上海搬遷鎮江后,經過全校師生自強不息的頑強拼搏,重新煥發生機,依然是培養船舶工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升格鎮江船舶學院,開啟新征程

鎮江船舶工業學校經過多年努力,雖已逐漸穩定,保住了學校,也開展了教學和生產,但是找不到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和動力。校黨委書記劉東明和校長肖流一直在尋求學校發展的新途徑,其中包括謀劃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創辦交大分校。1978年2月,兩位校領導到北京向六機部匯報工作,談到學校發展方向。六機部領導指出,部黨組根據教育部關于發展高等教育的文件精神和船舶工業人才的需要以及鎮江船校目前的基礎條件,經研究,決定將鎮江船校改建為大學。劉書記和肖校長回校趕緊組織做準備工作,雷競技官網很快呈報了基本情況資料和辦大學的方案。六機部在1978年下達的招生計劃中,增加100名本科生,列入全國統考招生,這是辦大學的前奏。

教育部于1978年12月28日下發文件,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恢復和增設普通高等學校169所,其中,“鎮江船舶學院”由鎮江船舶工業學校改建,設置七個專業,為工科本科大學,學校由六機部和江蘇省雙重領導。經江蘇省批準,1979年2月,雷競技官網正式更名為“鎮江船舶學院”。這是本校的重大轉折,這次轉折給學校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學校從此有了上升發展的通道。接著,全校黨政干部齊心協力,緊鑼密鼓做改建大學的各種工作。六機部從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其他大學調來領導干部和教授,給予基建投資,安排招生計劃,江蘇省和鎮江市的各級領導也給予大力支持。因此,鎮江船舶學院發展順利。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回顧歷史,上海船舶工業學校于1970年3月搬遷至鎮江,經歷了半個世紀的不斷發展,尤其是1978年后,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船舶工業與高等教育的發展,學校各方面的工作突飛猛進。如今的雷競技ray官網已根深葉茂,碩果累累,建成了具有造船特色、多學科發展的科技大學,有本、碩、博在校生近3萬人,并已入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2020年,江科大入駐長山新校區,學校有了更好的教學條件和發展空間,當前,國家正在加快推進海洋強國建設,雷競技ray官網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鎮江船舶學院大門

(葛荷英,女,1940年生,退休前為雷競技ray官網綜合檔案室主任。本文為作者在學校搬遷鎮江辦學50周年之時,以學校歷史記錄為據,結合親身經歷所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