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下旬,攜深圳校友會會員企業回母校校園招聘,又恰值母校校慶,學校校友會約我聊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大學畢業生初入社會,應當如何創業?創業要具備哪些“硬核”素質?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尋求幫助和解決等等相關創業的話題,我作為行將退出“江湖”的職業老兵,想就我成長路上的一個創業案例,與學弟學妹們分享。
個人經歷
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姓趙,名漢昌。1960年生人,出生在軍人家庭,祖籍江蘇張家港,生在家鄉,長在北京。1979年從北京考入我們學校,當時稱作鎮江船舶學院船舶電氣化自動化專業。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天津新港船廠機電車間做電氣主管。1987年南下至今一直在深圳工作、生活。
現在回想起四年的校園生活,稱得上是我的“青蔥”年代。感觸最深的是學校老師認真負責的職業精神,專業老師想方設法教書育人,竭盡所能將知識傳授給我們。當時的學生處,團委及輔導員老師對我們無微不至,操心受累,期盼我們成長的殷殷之情和拳拳之心,時至今日仍感同身受。走上社會,時常對母校有一份牽掛,離校之后,有幾件事又與母校產生了交集,其中,我們曾與學校院系開展產學研合作,我們請學校的老師為我們公司做產品預研,歷時近兩年。曾有連續兩年回母校招生,現在其中不少成為公司的核心骨干。新來的同學中,還成就了兩對姻緣,我成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月老。
創業經歷
說回主題,我的職業生涯大致分為三段:
第一階段,從1983年到1995年是俗稱的打工階段;
第二階段,從1995年到2001年是職業經理人階段;
第三階段,從2002年至今是投資人兼經理人的階段。
我講的故事是電能儀表領域,電子式電能表國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后來全面替代傳統感應式電能表的全過程。我從頭至尾都參與其中。
先容我介紹一下電能儀表的行業背景。電力行業分為發電,配送電,用電三大板塊。電能儀表行業的最大用戶是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以及下屬的各省分公司。電能表是電力公司用以與電力用戶進行定時結算的計量器具。
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而制作的機器感應式電能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長期的積累、改良、迭代,機械感應式電能表已經相當穩定成熟。但在產品性能上遇到天花板。首先,準確度2.0級(誤差2%),要想大批量穩定的提升到1.0級,成本上無法做到。其次,這種表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由于轉軸摩擦產生損耗及灰塵侵入,表會越走越慢,一般表走了3~5年后,相當于部分表的誤差會負偏差大于2%,造成少計電量。80年代末,法國一家電能表公司研發出一種基于專用集成電路的單項式電子式電能表,并形成小批量銷售。
我當時進入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擔任研發部經理,手下兩個新畢業的大學生,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塊進口的電子式電能表樣表,沒有任何其他資料,經過三年全身心的投入,摸爬滾打,研發出產品樣機并通過40多項的型式試驗。在1993年1月,產品通過當時的機械工業部部級鑒定,鑒定會上我作為主設計師,向評委們做技術說明。至此,國內第1塊專用集成電路的電子式電能表正式誕生,向傳統電能表行業發起了挑戰。
雖然產品出來,緊接著來自市場銷售的巨大的挑戰。當時國內大大小小的傳統表廠有幾百家。與電力局有著多年的業務聯系。電能表是計量器具,是和用戶結算的一桿稈。電力局使用新產品也很慎重。電子式電能表的工作原理,調試方式,檢驗流程與傳統表有很大不同,電力部門要適應改變檢定的許多硬件設備和檢定規范,而當時電子式電能表廠家新且少,而自身電子式電能表成本與出廠價格均高于傳統表。而且廠家水平參差不齊,產品質量不穩定,這就像60年代晶體管替代電子管的情形差不多。
經過5年的搖旗吶喊,1998年全國農村電網改造招標,電力局允許15%的份額分配給電子式電能表之后,電子式電能表發展速度一發不可收拾,占比節節攀升,同時復費率表、預付費表,各種通訊方式各種顯示方式的電能表應然而生。電子式電能表誕生20年后,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停招了傳統感應式電能表,發明并使用了100多年的傳統感應式電能表在中國壽終正寢,退出歷史舞臺。
在這場大潮中,我1996年新組建一家電能表公司,投資方是內地一家股份制電力集團公司。我作為職業經理人擔任總經理,最初投資額120萬,經過近6年,公司由最初十幾個人發展到近200人,銷售額近一個億。我從研發人員轉型為管理者。帶團隊,建機制,拚市場。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公司干。在錯誤和失敗中學習,這個合同單為什么發了貨,款收不回來?那個骨干什么原因要離開公司,另謀新就?這幾年是我的能力,格局成長最快的時期。學到許多書本上無法傳授的管理智慧。
2002年,我帶領十幾位技術管理人員另組公司。核心骨干“眾籌〞150萬。我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由于有了在前一家公司積累的市場資源,供應商資源,依托我們的技術優勢,制定我們的市場策略,不做電力局市場,而把傳統的電能表廠家,新成立的但技術薄弱的電子式電能表公司,作為我們的客戶,提供OEM ODM產品。當年形成8000多萬的銷售收入,且逐年快速增長,不論是銷售收入,產品質量,市場影響力,在這一個細分的幾十家企業當中,連續幾年第一。09年國網招標政策發生重大改變,我們將公司賣給一家央企,我繼續擔任了兩年總經理后辭職離開。
人生感悟
我的創業經驗總結有三點:
第一、創業團隊很重要
我們的核心管理團隊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變化,緊密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利益不爭不搶,保持了長期的穩定性。
第二、創業堅持很重要
當看準了產品的產業方向,那就要一以貫之的堅持。我們從起心動念開始行動,歷時8年才迎來春暖花開。
第三、創業專注很重要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在“野蠻”生長的年代,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的機會和誘惑,集中精力,坐懷不亂,始終聚焦于自己的核心業務,核心競爭力。
對于大學畢業生,如果你決定未來創業,那就選擇一個挑戰的目標,未雨綢繆,早做準備。
如何創業,我有兩點建議:
第一、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商場上摸爬滾打,不怕失敗,優勢是快速進入角色。縮短成長的時間,劣處是風險很大。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切記一,家中要有余糧,留下翻身的機會。切記二,學習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有從失敗中快速迭代。
第二、在一家公司,從一個職務做起,管理研發,銷售都可以。一方面盡心盡力為公司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公司就是我的學校,了解公司的方方面面,親身經歷,如果能成為部門主管或高管,就更容易體會公司的決策機制,管理機制,市場機制。同時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市場資源。當條件成熟時可以離職出來開啟自己的創業之旅。我的創業歷程屬于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