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22及202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江蘇特聘教授,鎮江市三八紅旗手……這些,是雷競技ray官網能源與動力學院教授蘇超的精彩履歷。蘇超用“付出、收獲、努力”概括來到江科大的這五年,她說,“未來我將繼續努力,保持認真做科研的初心,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我堅信這條路會越走越順利、越走越寬闊。”
克服困難,勇于攀登
2019年,海外求學歸來的蘇超作為江蘇特聘教授加盟江科大。然而萬事開頭難,當時學院沒有與蘇超研究方向完全相同的老師,實驗平臺需要蘇超從零開始搭建——設計實驗室、建設實驗室、購買儀器……所幸蘇超遇到了一個有愛的團隊,遇到了一群友善的同事。為幫助蘇超開展科研工作,學院領導、同事給予了大力支持。隨后,她用兩年的時間將“新型電化學能量儲存與轉換技術研究”實驗室雛形建設完成,擁有了一方實驗天地。
作為高校老師,站穩講臺是基本功。然而面對一百多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剛剛由科研工作者轉變為教師身份的蘇超生出了一絲膽怯。新能源系主任肖蓓蓓看出了蘇超的不安,以身為范,帶著她上了兩堂課,并將如何與學生互動、寫板書、做課件等經驗傾囊相授。現在,站在講臺上的蘇超渾身散發溫和魅力,面帶微笑和學生們互動,游刃有余地控制著課堂節奏,偶爾的小玩笑在教室里激蕩出陣陣歡笑聲。
經過幾年的沉淀積累,2023年,蘇超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到學校首席科學家工程“首席教授”。2024年,學校聯合國內外優勢單位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研究成果“具有高功率重量比的柔性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為我國摘得了晶硅光伏領域的世界桂冠。蘇超作為共同作者,與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文章。這項成果大大拓展了晶硅電池的應用范圍,該項目中的多種產品也已經帶來了產業效益。
誨人不倦,孜孜以哺
“邱浩是我的第一個學生,也是我至今印象最深刻的學生之一。”2019年,剛入職的蘇超和剛考上研究生的邱浩都是剛剛起步的“菜鳥”,邱浩對蘇超的科研方向幾乎沒有涉獵,蘇超手把手教他如何做實驗、閱讀英文文獻、撰寫英文科技論文。蘇超感慨:“這是一個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在蘇超的悉心幫助下,邱浩很快可以獨當一面,能用全英文流暢寫作SCI論文,留校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蘇超每年指導本科生進行創新實驗,其中,學生王宇佳獲得了校2022屆本科優秀畢業設計(論文)。
當自身成了光源,成為燈塔,就能照亮自己又照亮他人。蘇超也是新能源系賀德清老師的引路人。2022年,賀德清博士畢業入職江科大,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讓賀德清感覺有些迷茫。同樣經歷過這一過程的蘇超深有體會,她建議賀德清結合學校辦學特色確定未來科研方向,將新能源與船舶海工結合,關注燃料電池動力裝置、鋰離子電池儲能裝置等方向。在蘇超的幫助下,賀德清最終確定以方便攜帶式的金屬-空氣電池為研究方向,已取得系列進展。
錨定目標,毅然向前
2024年,蘇超再次出發,帶領“新型電化學能量儲存與轉換技術研究”團隊,繼續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機構的良好合作,拓寬科研視野,并立志在國際頂刊上發表更多豐碩成果,申請更多科研項目。她說“我將努力打造出一個有向心力的科創團隊,繼續在新能源領域深耕。”
除了科研上的規劃,蘇超也希望在教學方面取得突破。她為大一新生講授《能源動力工程概論》課,“我希望通過課程,不僅讓學生了解傳統能源動力,也要能把握新能源方向的動態,幫助學生盡早規劃未來專業方向、求職方向、科研方向。”蘇超每天都會花一部分時間關注行業政策和新聞,及時融入課件,讓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蘇超說:“教學并不耽誤科研,相反,我將最新知識反哺給學生的過程是一種自我提高。”
婦女節到來之際,蘇超談了自己的感想。她說:“我是一名教師,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也是一位母親,我永遠不會停止向前的腳步,希望能給孩子起到榜樣作用,同時也會繼續發揮特長,在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人物簡介】蘇超,江蘇特聘教授,2019年入職雷競技ray官網能源與動力學院,主要從事新型電化學能源儲存與轉換技術研究,連續兩年(2022和2023)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攝影:程珉 初審:張靜 復審:張馳 終審:毛暉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