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雷競技官網即將迎來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在全校上下齊心協力迎“大考”的關鍵時刻,各學院正緊鑼密鼓推進各項迎評工作,展現了雷競技官網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新風貌、新氣象。本期,讓我們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走近機械工程學院,領略其在迎評過程中的獨特魅力與別樣風采。
黨建引領聚合力 審核評估穩推進
作為雷競技官網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機械工程學院在教育教學方面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廣受贊譽。面對迎評工作,他們更是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每一項任務都落實得細致入微。從精心組織到周密部署,從自評自建到執行整改,他們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
黨建引領評估。學院黨政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審核評估工作,召開審核評估動員會、10余次審核評估工作推進會,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多次專題研究迎評促建有關事項,各黨支部、系部多次召開審核評估專題研討會,學習和研討審核評估相關知識、指標體系,為迎評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組織保障。
落實主體責任。第一時間成立學院評建工作組,由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擔任組長,全面負責審核評估工作,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同時,制定《機械工程學院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評建工作計劃》,明確各項任務的時間節點和具體要求,學院教職員工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以確保審核評估工作流程和進度安排。
開展自評自建。嚴格遵循評建工作時間節點計劃,組織院內外專家,重點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基層教學組織、教學資料等開展自查自糾,并反饋評估意見。組織學院領導、教學督導組和輔導員全面線下聽課,強化教風和學風建設。
貫徹執行整改。圍繞審核評估要求,結合自查發現的問題,積極開展整改工作。他們逐項逐條地對學院工作現狀進行自檢,制定具體的整改措施和時間表,限期完成整改目標,確保做好評估專家進校考察期間的各項準備工作。
人才培養有實招,精準施策提實效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核心使命,也是審核評估工作的重要環節。學院領導班子始終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人才培養置于學院工作的中心地位,多措并舉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一是注重規范運行,強化教學管理過程,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工作的運行、評價和質量監控體系;二是通過開展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參與科研和學術交流等多種措施,推動教師教學教研能力的高水平提升;三是注重科教融合,通過搭建科研平臺、組織學術活動等,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四是在資源配置上向本科教育教學傾斜,加大投入力度,為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院的教學運行與質量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在專業建設、學科競賽、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
專業建設成效顯著。擁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全校首批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之一)、機械電子工程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建成《機械設計》等國家一流本科課程4門,國家精品在線開發課程1門,江蘇省一流本科課程7門,江蘇省立項建設在線開放課程2門,江蘇省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1門,江蘇省高校美育精品課程1門。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獎二等獎2項。
雙創教育成績亮眼。建立“五有”“五為”的創新培養工作體系,以高水平學科競賽為“主戰場”,以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理念強的科創型人才為“主目標”,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榮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業競賽項目金獎2項、銀獎3項;“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國賽二等獎1項、紅色專項國賽特等獎1項、創業計劃競賽銅獎1項、“揭榜掛帥”專項賽一等獎1項;機械設計創新大賽等省級以上競賽獲獎80余項。
師資力量不斷增強。擁有國家級重要人才1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人,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省杰青、江蘇省優青、江蘇省突貢專家等省部級人才67人,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1個。近年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院教師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多次在各類教學競賽中取得佳績,彰顯了學院教師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素養。
科研水平持續提升。依托科技創新團隊(5個)、國家級平臺(4個)、省級平臺(28個),圍繞船舶機械裝備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共性技術難題開展深入研究。近年來,主持承擔科研項目300余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牽頭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中國專利優秀獎3項、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學科參與了“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航空母艦、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等國家重大裝備的研發工作;在船用主輔機設計制造、艦船裝備機電控制和船舶機械裝備仿生設計等領域優勢突出,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技術領域特色鮮明,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瞄準特色定目標,昂首闊步向未來
作為學校的傳統老牌學院之一,始終堅持“船舶、海工”特色,對接國家海洋強國、制造強國建設等戰略需求,積極發揮學科優勢,為船舶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輸送了大批杰出人才。學院注重強化特色亮點的積極探索:在本科人才培養方面,堅持“以本為本”,結合學校船舶、海洋辦學特色,通過一流專業建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產教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打造具有行業特色的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在教學質量保障方面,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質量保障觀。以工程教育認證和專業評估為抓手,構建基于質量監控與評價準則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打造了集“課程目標達成”“畢業要求達成”“持續改進”等功能模塊于一體的專業建設與認證平臺,形成了基于質量狀態與評價反饋的持續改進大閉環。
有目標才會有努力的方向,學院將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育人質量和綜合實力。激發基層教學組織活力。學院層面加強頂層設計,系部層面加強執行思考,保障政策落實落細;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圍繞產教融合平臺建設、課程資源和教研教改,深入探索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新路徑,精心設計產學合作教育模塊;推進教學學工聯動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暢通學生反饋通道,優化階段性教學反饋方式,切實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加強質量管理信息整合。優化OBE專業建設與認證平臺,提高課程目標達成、畢業要求達成、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等環節的信息化水平,同時為學生學業評價、預警等提供可視化幫助,將信息技術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人勤春來早,奮斗正當時。值此審核評估的關鍵時刻,機械工程學院將堅持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同題共答,矢志做好審核評估工作的每一項細節,激發學院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活力,為早日實現學校“十四五”規劃和第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貢獻學院力量。
(撰稿:張靜 一審:羅文 二審:鄒佳靜 三審:張強 編輯:羅文)